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暢談未來盆景發展 Talk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njing


很榮幸接受<中國盆景賞石雜誌>的專訪
內容刊登於第十八屆華風展特別專輯

以下內容為完整的訪談內容
A代表 中國盆景賞石雜誌
B代表 楊修



A: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盆景的,有多少年了?最初創作的盆景和現在創作的盆景有很大區別吧?主要是哪些方面的不同呢?審美眼光有變化吧?現在選的樁胚和原來不同了吧?使用的肥料、工具有變化嗎?
B:我和盆景的緣分已有20餘載,最初盆景創作只注重形式美。在一棵樹上選取一個正面,選根盤以樹幹為軸心,向四周拉出樹枝,製成工整的葉片或葉團,但樹枝變化呆板沒有生命力,看上去像是具有美感的裝飾品。總的來說,選的樁胚規則化、出枝點相似、八方根盤、整齊葉團、只用順枝的做法。相對而言,現在講究意境美,例如我的作品,強調樹種特色,利用逆枝與忌枝象徵人生的逆境,順枝象徵人生的順境,讓每一件作品呈現出獨特的生命觀,進而探索人類生命與植物的關係。同時,讓盆景雕塑作品不只是美感與空間的考慮,更有其生態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意義。現在我選擇的樹胚遵循2條原則:第一,樹形或樹本身表現出的獨特生命力,而能讓我感動的樹材;第二,根據我想表現的意境。我一直力求所創作的作品不重複其他人與自己,帶著思考重新賦予每件作品不一樣的生命意義。
現在普遍使用有機肥料栽培,這些年我使用的工具變化不大,簡單順手好用,損壞率低就好,畢竟工具是為藝術創作而服務的。

A:盆景的創作與養護需要時間的積累,您是否擔心眼下辛辛苦苦創作的盆景作品不能符合50年後的審美眼光?如果有這方面的擔心,您覺得解決這種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如果沒有擔心,請說出不需擔心的3個理由。
B:考慮到50年或更久以後盆景的發展,我主要擔心的是我創作的盆景作品是不是藝術品。不希望我的作品只停留在一般的工藝品層面,因為藝術品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例如,華人屆有名氣的大師朱銘,他的作品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格,有鄉土系列、太極系列、人間系列。這些都是藝術品,經受住時間和空間的考驗並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範疇。還有留學美國的謝東山教授,他在《藝術概論》裡指出,藝術是人類思考與想像世界透過某種媒材之再現。那究竟什麼是藝術品?謝教授又歸納出三點原則:1. 藝術是經由藝術家製作或選定作為審美或傳達某種觀念;2. 藝術家的身份是由藝術世界所賦予;3. 在藝術世界中,存在的理論決定何者為藝術,何者為非藝術。
我的作品依照這3個原則來評定,已完成很多, 而且臺灣藝術大學的王銘顯校長也是我碩士論文的指導教授,對我的作品風格與創作理論抱持高度的肯定,並希望我繼續努力,呈現不同風格的作品。 所以只要是好的藝術品,就基本不會擔心幾十年甚至百年以後會隨著審美眼光的變化而被淘汰,

A:看了第八期雜誌的卷首語您有什麼樣的想法?您認為在電腦、生物工程、現代美學的影響下,盆景會有怎樣的變化?就您現在所能想到的,您覺得盆景以後會吸收哪些其他學科的元素?
B:鑒於當下科技高速發展,定會加速盆景的發展。今後盆景創作中與哲學的融合和互動尤為重要。我們學習哲學不在於它對我們所提出的問題,提供任何確定的答案,而是在於這些問題本身。這些問題可以擴充我們對事物概念的認知和理解。豐富我們心靈方面的內涵和想像力,並且降低教條式的束縛,破除可能禁錮心靈的思考作用,給予我們新的感悟。
藝術與哲學本身也是相通的。哲學探討的關於世界的本質與真理的問題、有關我們如何知道或認識真理的問題、有關生命的意義的問題,都是藝術創作探討最重要的部分。從中我們會領悟做盆景創意的想法。有了思想才能創作而不是只作形式上藝術上的盆景。透過哲學的視角把我們的束縛打開,開拓作盆景人的思想。
想像力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我希望以後盆景往藝術的道路邁進。不做循規蹈矩的盆景,希望呈現不同的表現形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風格。在創新的道路上我會腳踏實地的慢慢積累經驗,如同我們修行一般不會省略掉哪些步驟。


A:人類的進步總是隨著人們的現象變化,人們希望坐著就可以行萬里路,於是有了車;人們希望可以登上月球,探尋神話傳說裡的秘密,於是就有了太空船;可以說想像力是人類進步的一個主要動力,那麼您希望現代盆景有哪些進步?您希望您在盆景創作中可以省略哪些步驟?或者您期待哪些方面有提高?怎樣的提高?10年後的盆景是什麼樣的發展前景?50年後又是什麼樣的發展前景?
B:我很難想像20年或50年後會發展到哪兒,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展望:1. 盆景的發展會隨著盆景人不斷對人生的體驗、對生命的看法更深度的探討和研究而提升。2. 通過對媒材的認識,例如我創作作品時,會對其樹種特色與象徵意義上做深入研究。3. 透過產官學的合作,其一方面引導盆景創作者認識藝術之專業知識與研究方法,另方面使盆景創作者能夠從藝術材料與形式之探討中體會與表達視覺的觀念,並強化盆景創作者視覺敏銳度與表現能力。同時提供學術界研究盆景藝術之機會。並推動與其它的藝術文化合作之活動,以提升一般民眾對盆景藝術的瞭解與欣賞能力。政府則提供資源配置與整合和推廣。我相信透過產官學的合作,無論幾十年甚至百年後,盆景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如果缺少某一方面,可能在發展上會有所欠缺。

A:盆景會不會發展到一個不需要人工,只需要機器和按鈕的時代?到那個時代盆景人需要哪些技能?
B:無論時代、科技如何發展,機器沒有創意無法完全替代人創作出有意境的盆景作品。盆景創作來自人的創意與自然的結合,根據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英文線上字典的解釋,認為[創意]是一種具有創造力的才能;另一種解釋,它是一種想像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使用想像力去發展新的和原創性的觀念或事物,特別在藝術的範疇上,而機器是沒有創意的。

A:面對著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需要盆景創作者有怎樣的品質?
B:歸根到底,創作是來自對生活的觀察、來自於個人生活的經驗淬煉下的體悟。許多流行作品千篇一律,像同一個模子裡複製出來,缺少獨特性。唯有經過獨立思考、屬於個人特色的創作,才能感動別人。另外,身為盆景藝術工作者應具有敏銳心、創意及豐富的情感特質。在創造自我風格特色的同時,作品也能觸景生情,感動人心,使觀賞者產生共鳴,才能到達藝術大師們的境界。

A:盆景的未來將由哪個國家掌控?是科技領先的美國?是盆景技藝精湛的日本?還是盆景的發源國中國?為什麼?
B:不會有任何國家掌控。
藝術講求個人風格,風格就是藝術創造的獨特的、完整的、自我體系的的總稱。藝術創作的題目和媒材變化萬千,取決於盆景藝術家本身的性格、情感寄託與時代精神乃至於生活中的所有,都有可能成為盆景創作的靈感來源,盆景創作是個人風格的體現,還能深刻反映出時代的風格脈絡,充實我們外在視界與心靈場域。

8
A:未來的盆景將走向多元化,還是越來越貼近自然?

B:我想未來盆景可走向多元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個人風格中利用西方美學,借鑒不同文化思想創作盆景作品,如寫實主義、抽象主義、地景藝術、複合媒材與裝置藝術,這些都可以運用到盆景創作中,不僅僅是單獨的狹隘的一個想法所創作出的作品。把我們的想法結合各種藝術主義來呈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