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萬相盆栽創作基礎班第四

 


萬相盆栽創作基礎班第四期


 


時間:三個月


 


23 4月28  每個星期三  上午九點至十二點


 


地點:萬相盆栽園


 


彰化縣溪州鄉莒光路550巷115號


 


師資:楊修  現任中華盆栽作家協會會長


 


創作理念:


作品強調樹種特色,利用逆枝與忌枝象徵人生的逆境,順枝象徵人生的順境,讓每一件作品呈現出獨特的生命觀。個人創作藉由老莊與佛教的哲學思想為基礎,進而探索人類生命與植物的關係。讓盆栽作品不只是美感與空間的考量,更有其生態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意義。


 


授課內容:


99.2.3  盆栽美學介紹 老樹圖片欣賞 國畫中的老樹


99.2.10 樹木的介紹  盆栽界對盆栽所常使用名詞


99.2.24 植物生理 肥料 農藥


99.3.3  松柏類、雜木類、花果類簡介


99.3.10 基本樹形模樣木 斜幹 直幹       


99.3.17           懸捱 半懸捱 文人樹        


99.3.24           化幹 合植        


99.3.31           舍利樹  花果樹          


99.4.7  纏線 工具介紹


99.4.14 纏線實習


99.4.21 培養 換土  實做與練習


99.4.28 實做與練習


 


報名費用 : 5000元整


 


報名電話 : 0926-813728 (即日起接受電話預約報名)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盆栽與景觀樹的創作(下)





造型無為


 


所謂「無為」,即指自覺心不陷溺於任一外在事物。故不可執,為者必執,亦必成陷溺。故無為之第一層意義在於「破執」。植物在種植時,心中就給予一個固定形狀,創作出的盆栽作品或景觀樹型態就千篇一律,須以無為而破之。無為的全解應該是依道而為,所以循自然規律而為,不妄為,作品才有自然的味道。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艱澀不可行的抽象玄理,它來自現實人生和宇宙天地的觀察結果,當然也可以貼近生活具體實踐出來。讓我們敞開心胸,靜靜聆聽來自兩千多年前這位慈愛老人留給世人的智慧洞見!


 



 


    老子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他說,聖人懂得道體,一切順應自然,以無為的態度來做事,用不言的方式去教導別人,像道一樣任憑萬物自然地去生長變化,而不去干預;。簡而言之,無為即不刻意去作為,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六十四章)。即輔助萬物去自然發展,而不敢勉強按自己的意願去行事。


 



 


梅樹的栽種者,以無為的態度種樹,像道一樣任憑梅樹自然地去生長變化,而不去干預,時間累積後,自然形成不同樹形的梅樹。


 



 


盆栽與景觀樹的創作者,必須心中沒有造型的束縛,對未來的作品沒有預設樹形,讓"樹性"自然去發揮,一件耐人尋味的作品就會出現。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盆栽與景觀樹的創作(上)






 


盆栽與景觀樹都是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美學和園藝技術處理,作為藝術創作。


 



 


梅的植物分類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 薔薇目(Rosales)
科: 薔薇科(Rosaceae)
亞科:梅亞科(Prunoideae)
屬:李屬(Prunus)
種:梅(P. mume)

學名:Prunus mume
俗名:青梅、烏梅、胭脂梅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 ,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其形體猶如跳耀的音符,有著節奏與韻律般的動勢,旋轉起伏、千變萬化,引發人們對梅樹的讚歎與感動。


 



 


梅樹的栽種者不懂藝術美學,他們如何能種出,令人感動的梅樹呢?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踴躍討論的演講和座談會與對馬來西亞盆栽的看法













踴躍討論的演講與座談會:



  這次盆景雅石展賽會唯一的一場演講和座談會,9日下午在吉隆玻的新天地廣場舉行,由筆者演講(邁向盆景藝術),演講中提到客觀的世界,或者說客觀的存在,都指向自然、現實與人生。即主觀的「我」之外的廣大範圍。創造之路必定足以自然、現實與人生為憑藉來展開的。這包羅萬象的客觀存在不但是我們靈感的來源,是我們創作的材料,經過我們的選擇成為創作的題材,同時也是我們體驗的物件,我們產生感情、想像、感受的源頭,而且也是啟發我們的意念、見解與思想的重要物件。而大自然的分析、研究更是盆景首先必須探討的。第一重要的事是對一切的存在要細心、深入去觀察,並打破一個正面的束縛。












  座談會中談到馬來西亞盆景未來的發展,現在盆景的玩賞的人口,大都在華人這區塊,而占人口數最多的馬來族,盆景玩賞的人口並不多,如何吸引馬來族的人來玩賞盆景是馬來西亞盆景雅石協會未來要推廣的方向。會中可感受到馬來西亞盆景創作者對創作的熱誠,他們不滿傳統規則性的盆景造型,努力突破傳統造型的枷鎖,不斷的提升技術與思想,不論是素材培養者、創作者、收藏者、欣賞者,都能在物質生活上有最大的助益外,更能在精神上獲得最大的啟發與提升,都能逐漸將自己潛能發揮出來。藝術不是概念直接的宣示,而是塑造了飽含豐富內涵的形象,使觀者感動甚至震撼。只有豐富飽滿的意象才能引導觀賞者無限的發掘與體認、尋思與品味。唯有創作才能將盆景從工藝品提升至藝術品,也唯有「創作」才能將作者與欣賞者潛能激發出來。相信未來馬來西亞的盆景藝術絕對在世界的盆景中佔有很重要的部分。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馬來西亞全國盆景雅石展賽會










馬來西亞盆栽雅石盛會舉辦的時間與地點:

  這次盆栽雅石的盛會是由馬華敦拉薩鎮區會、馬來西亞盆景雅石協會及CMC Management有限公司聯辦,展覽地點是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玻的新天地廣場。這次的比賽是馬來西亞全國最大型的盆景雅石展賽會,於6711日舉行。 首日(7日)開放時間是下午2時至晚上10時,8日至10日開放時間則是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國內事務部副部長拿督陳財和將於本月9日中午12時主持開幕。計有200盆不同類型的盆景,以及170個不同大小的雅石敲定展出。





 





盆景組分為4組,即大、中、小型及袖珍組;雅石組則分為2組,即大及小型,每組3將獲獎金。








嚴謹的評審作業:

  這次盆景雅石展賽會盆景的部份共有七位評審,兩位臺灣評審五位馬來西亞本地的評審。評審當選證書的頒發為求慎重,特別邀情馬來西亞國內事務部副部長拿督陳財和與馬華黨敦拉薩鎮區會丘應權主席頒發。馬來西亞盆景雅石協會為確保國內盆栽賽會得以在一個嚴謹,透明化的制度下進行評審,進而使得賽會更具公信力,特於去年經過多番商討後,建立起一套基本的評審規則以供遵循,即








(1)個人部份:

 必須具備良好品格及修養。在進行評審工作時不存私心,秉公處理。 








(2)品位:

擁有優秀的鑒賞能力,能夠改做自然的樹材,呈現盆景的美感










(3)對盆景的鑒賞能力



   3.1 樹齡、樹性、樹形把握 "自然 "的定義以維持樹材的真實面貌為原

     則,不執著以科學角度作為審美觀點,讓其藝術生命保持更長久。










   3·2  整體表現的內容

      3·2.1 樹幹的比例

        基本上做到要有"神枝",如果沒有,需要有比例。同時,也要        

        達到平衡為准,枝梢及枝幹不需強求過多變化,而以整體取勝  



       

 





      3·2·2 樹枝,樹梢,缺口和傷口,成品和鋁線

        任何樹種在發現參賽作品有鋁線時可扣分,不能不進行評審。

        如果樹種的傷口乃自然,不妨考降低扣分。

        同時,如果參賽作品確實具備優越條件,它的勝面仍應偏高, 

        而無須執著於它的小傷口,一 切以樹種所呈現出的成熟度及

        美感其而定。










      3·2·3 那一類樹種若有落葉可被接受 ?

        可接受落葉的樹種種類不拘








       3.2.4 中品及小品評審皆需一起完成,參賽作品若具有關優越條 

        件,就有資格角逐總冠軍










每ㄧ件作品的生命歷程







 


 盆栽是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和園藝技術處理,集中表現大自然中姿態優美的木本植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著重反映古木,亦有少數表現壯年和幼年樹木的。樹形為何要做成古木型態?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從萬國來朝圖軸我可以看到雪覆蓋著柏樹的樹葉,榆樹呈現落葉的狀態。為何柏樹和榆樹會長成這樣的樹形,ㄧ定有其原因,我們可以從它們所處的環境得知,它們處於圍牆和宮殿圍繞的環境,左邊的柏樹第一枝樹枝從樹身下垂至在圍牆上方附近,樹頂的樹枝遠高於圍牆,其他的樹枝向右邊生長。榆樹樹身向右傾斜,遇到宮殿後樹枝轉向左邊延伸,有一枝樹下垂到圍牆附近。雖然柏樹和榆樹生長的氣候相同,但由於樹性和環境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樹形。我們可以從透過對樹性的瞭解,來解讀一棵樹從種子到現在樹形的變化,而瞭解這棵樹這ㄧ生遇到怎樣的氣候變化。從每一棵樹的在生命形式的「生長性」中,說明每一個生命體都有著自己生長、發展和消亡的規律.。在盆栽藝術中,生長性特徵表現為一種心理效果。因此,在樹枝的連續,並給它以方向性的延伸,讓人感覺其充滿動勢。憑藉這對樹性的瞭解可令人察覺或想像樹的生命變化。所以在盆栽藝術中具有方向性的運動就表現出生命形式的生長性特徵。因為在盆栽藝術中,線條所表現方向與動勢現象,形成了生命的生長性。此生長性以喻人或事,使生命的形式有更豐富的蘊涵及意義。「自然」乃是一個生生不已的創進歷程,而人則是這歷程中參贊化育的共同創造者,然而人能體察自然世界之森羅萬象。人心因為能自覺其所感覺之宇宙萬物的相互關係,而能發現自然之美;盆栽藝術不僅僅是可為道德精神的象徵,而且也是整個生命的象徵。盆栽是滲透著人的精神和情感、充滿人間情味的生命存在。


 



 


  盆栽不再是選取一個正面,再以樹幹為軸心,向四周拉出樹枝,製成工整的葉片或葉團,樹枝變化呆板沒有生命力,只具有美感的裝飾品。在盆栽藝術創作時代,所謂盆栽的好作品,應該是以樹性與樹種特點為依歸,將創作者人生觀和感受與對宇宙的運行法則,透過盆栽作品來呈現。當欣賞者欣賞盆栽時,盆栽是沒有其他的環境佈置,單單只有樹形的呈現,而欣賞要去解讀所欣賞作品的意境,欣賞者透過對樹性的瞭解,因此能夠將這件作品加以分解、重組、構成,去建構出這棵樹木生長的環境,和從一粒種子到現在于樹木發生的種種事情。樹性就是以喻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樹木生長的環境以喻人生長的環境,在樹木所呈現的樹形和樹枝變化種種以喻人與事情互動之後的結果。每ㄧ件作品都是一個故事,欣賞者對樹性越瞭解越能發現創作者要呈現的想法。人不僅能欣賞盆栽,於是藉由自由想像而發現盆栽以外的美的世界。對於盆栽外貌肌理線條,無論是從任何角度觀看,其形體猶如跳耀的音符,有著節奏與韻律般的動勢,旋轉起伏、千變萬化,引發對景物的讚歎與感動。猶如是在生活中,對生命、時間與生存空間中之景物做最好的把握與紀錄。為此,從盆栽個體中的微妙變化與成長演進,而領悟到其中的玄妙哲理與意境。 


 


                     



環境引響樹形變化




   相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環境,形成的樹形式不同的,不同的植物在相同的環境,形成的樹形也是不同的。分析臺灣高山所見到的森林界線樣區調查資料(包括不同樣區之植物形相與環境因數),可推測影響森林喬木林發育的因素為地形坡度與土壤含石率,高山峰頂地形陡峻,岩石裸露,物理性的風化盛行,岩屑與石礫推積成棱峰或坡面,少有土壤可供樹木成長,喬木也難以成形,而矮盤灌叢的樹形則是風的雕塑效應。


 


  


 




    玉山圓柏喬木林之分佈邊緣遇到陡峭山坡後,玉山圓柏的型就有縮小趨勢,有些以矮小灌木之姿態出現,在高山森林界線附近,玉山圓柏的海拔分佈通常在高山棱脊之最上側,由於生育地之溫度低,風力強,冬季有積雪,屬極端環境,故其樹形低矮,枝幹盤纏貼地,整體高度不超過 二公尺 ,在山巔沖風之處,甚至只有二三十公分高,但玉山圓柏具有改變體型之能力,如生長在局部高山地形環境較為優良之山腹或谷地,則可發育為直立之大喬木針葉林,玉山圓柏可長成灌木或喬木,可見形態與生態環境有密切關係。

樹性之美









 樹性可分為單一樹種外在的特徵和單一樹種擬人化後心靈的感受。如柏樹的外在特徵是常綠喬木或灌木,高達12公尺 ;樹皮縱裂成條片狀脫落。側枝密生,葉交互對生,有針葉或鱗片葉;花綠色,單性,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毬果,有種鱗4對;未熟時肉質性,成熟後木質化。擬人化後心靈的感受如:"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是中國人經常引用的人生格言:在冰雪嚴寒的惡劣環境中,才知道松樹柏樹不凋謝,才能真正顯示出具有韌性精神的意志崇高。


 


 


 



 


 


 


李澤厚對這句名言的闡述是:


以自然景物喻人事品德,乃充滿情感特徵的詩意語言(審美),此中國文字乃及文化特徵之一,亦類比聯想之具體應用……在這裏,非苦難(歲寒)本身而是抵禦和戰勝苦難,才有此歡樂頌。這正是中國樂感文化不同於俄羅斯 "苦難即得救,即歡娛"之所在。康得有所謂 "道德的象徵",中國以松柏象徵喻韌性精神,以肯定的情感態度采激勵人們,開由此進入更深一層的超道德的審美的"本體"境界,即對本其存有的情感把握:人與以松柏為代表的宇宙自然融合為一。


 






  榕樹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長長的氣根,看起來就像長了鬍鬚的老爺爺一樣。氣根是在潮濕高溫環境下生長的熱帶植物所發展出的一種應變措施。此類植物是靠氣根在空氣中吸收水氣,所以越潮濕氣根越茂密。榕樹枝幹垂下一條條氣根,有的懸掛半空,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有的下垂到地並入土,跟正常的根一樣吸收土壤裏的水分和養料。榕樹的無數氣根給母樹提供養料和水分,使它生長繁榮茂盛,壽命長,所以人們也稱榕樹為"不死樹"。榕樹就是這樣,根支撐著枝,枝又生出根,年數久了,一株樹看上去就像一片樹林。還有的榕樹樹冠特別大,可以覆蓋15畝左右的土地,有一個半球場那麼大。榕樹根基牢固,堂堂正正;它經風曆雨,耐旱耐寒;它獨樹成林,包容博大;它不以花香招蜂引蝶,不以果實諂媚誘人;它根系發達,善於吸收水分營養壯大自己;它遮陽蔽日,把蔭涼奉獻給人間。臺灣高雄市前鎮區台塑廠,今天還完整保留當初的王永慶辦公室,門前有顆大榕樹,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常用此樹,諄諄告誡員工台塑精神──追根究柢。他說,開花結果時,人們注意到的是繁茂的枝葉,燦爛的花朵,卻忽略最重要的根部,因此經營管理必須從根源處去追求。王永慶更用這顆大榕樹有粗跟,中根,細根來闡釋根根相連,問題環環相關。


 


淺談盆栽鑑賞與創作





  「鑒」是鏡,當作動詞是照、明察、識別之意。「賞」是品評、觀玩與讚美。所以「鑒賞」二字合成一詞當有鑒別、品味而讚美之涵義,亦即包括了知識、經驗與評價的層面。


  藝術家才是盆栽創造的主因,摹仿是學習的基礎,是人類生來就有的自然傾向,愛好節奏和諧之類美的形式也是人類生來就有的傾向,藝術的功用原在於彌補自然的缺陷,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告訴左拉說:「我本來也想臨摹自然,但終於做不到,我不能『再造』太陽,但是我能『表現』太陽,這對於我也就行了」。借著想像和情感對自然事物重新加以組織,整理和融會貫通,使所得的藝術作品自成一種完整的有機體。因此,盆景藝術作品雖是自然的再造,但所表現出的是藝術家的理想、性格和創造力。


 


    要如何鑒賞盆栽呢?首先,必須瞭解一般的盆栽製作方式。 <輪廓式盆栽 選取一個正面,再以樹幹為軸心,向四周拉出樹枝,製成工整的葉片或葉團,樹枝變化呆板沒有生命力,整個葉群的輪廓大部分為三角構圖。這種輪廓式盆栽在世界各地是最常見到的,因為製作簡單,不用太瞭解樹性的變化和空間的美感,只要求工整的葉片和葉團,只在輪廓表面下工夫,這種輪廓式盆栽的美感是很薄弱的,而且容易造成樹型的大同小異,這種樹木盆景無法長時間鑒賞,因為樹型類是,都是三角構圖的輪廓,輪廓中只見到工整的葉片和葉團,幾乎沒有樹枝變化和空間變化,沒有空間變化更造成沒有景深,也就沒有誘發觀賞者豐富的美感聯想;而注重葉團、葉片的整齊性,更會造成樹枝變化單調和平整與人工化;注重葉群的濃密度,不但會造成樹枝變化單調和平整,更會造成樹枝容易枯萎。


  盆栽的優質鑑賞方式→眼睛像照相機般,對盆栽作品可以站在前後左右上下等等方位進行大大小小的構圖,看這些構圖是否可以達到步移景異、變化萬端的美感;視覺隨主枝與樹枝的轉折變化感受這樹木生命的奮鬥歷程,龜裂古老的樹皮把它堅強的意志包藏在粗壯堅實的軀幹中,粉妝玉琢,娟秀清麗的花朵向世人證明世間的多姿多彩,而果實累累更印證了佛教的因果論,樹枝與樹枝的空間美的特點是能讓作為審美主體的鑒賞人親自進入到樹木盆景的內部去欣賞、品味,其至觸摸在風景空間內的一切美的景物。


    從我們一出生的那一刻,即和自然離不開關係,漸近的開始產生了外在感觀的接觸與內在心靈的悸動。由於每種植物都有其不同的面貌與變化,從其生長的過程中,瞭解到時間與生命的重要;更因觀看植物的時序差異之變化,而深刻的認識到人與生物同樣都是生活在宇宙間的一部分。在接近自然物觀看其造物間細微的些許變化後,可以體會到在樹木的生命中無數的演變與成長,就如同人類被造物者賦予生命般。但是生物間的樹木成長是寂靜無聲的,只是用外貌的變化來呈現生長的過程,默默地承受自己與外力環境間的挑戰而蔓延生長。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曾說:「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蘊深淺和人的性分密切相關。深人所見於物者亦深,淺人所見於物者亦淺。」所以要成為盆栽鑑賞和創作的深人,必需對樹性之美、環境引響樹形的變化與每ㄧ件作品的生命歷程深入了解